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更好地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
链长制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各市链长制牵头单位,各有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和2025省两会精神,省制造业振兴升级领导小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制定了《山西省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现印发你们。请根据工作职责及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省制造业振兴升级领导小组
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
(代章)
2025年2月25日
山西省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和2025省两会精神,进一步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着力统筹用好产业链平台抓手,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融合引领发展,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实施产业链、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持续优化“链长+链主”制度体系,不断激发产业链发展动能。力争到2025年底,省级产业链整体营收突破8000亿元,链主企业达到45家以上,链核企业突破120家,产业链企业突破800家;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上下游企业高效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创新更加紧密、配套体系更加完备、要素支撑更加有效。
二、重点工作
(一)强化群链融合引领发展
立足我省现有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有效统筹资源要素,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加快现有省级重点产业链与地市重点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集群。2025年一季度,出台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实施意见,培育打造产业集群矩阵支撑转型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前,在群链融合发展上形成一揽子落实举措、典型成果。(省制造业振兴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链长牵头单位、各市链长制牵头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重点产业链系统性规划支撑
各链长牵头单位动态更新本产业链问题清单,持续跟踪办理进度,推动问题实质性解决;针对特别重大问题,及时向本产业链链长报告,适时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措施。2025年2月前,各链长牵头单位制定本产业链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具体推动措施;链长制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力争在10月底前起草编制。链长制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时报送产业链工作信息和工作总结,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因时因地务实制定产业链支持政策措施。(各链长牵头单位、链长制工作机制其他相关成员单位、各市链长制牵头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产业链常态化推介机制
链长制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省重点产业链搭建生产制造企业、产品应用企业、金融支撑、技术研发、数智化等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高效沟通交流平台,通过政策宣讲、产品推介、撮合对接等方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技术研发、项目互动、产品配套、采购订单、场景开放、人才共享共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进行供需精准匹配,推动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区域协同和对外合作新路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围绕技术合作、项目招引(或签约)、产品推广、金融(贷款、融资、保险等)服务等专题,链长制工作机制会同各链长牵头单位,2025年全年开展4场以上的推介活动,各市全年开展2场以上的专题推介活动。(链长制工作机制、各链长牵头单位、各市链长制牵头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链主企业评价激励机制
链长制工作机制会同各链长牵头单位,细化完善链主企业遴选标准;探索针对不同产业链、不同链主企业优化链主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细则,通过实施年度评价加强对链主企业激励引导,激励链主“以大带小”,不断延伸上下游环节,深化协作配套;进一步完善链主评价退出机制,实施链主企业动态调整。各链长牵头单位会同各市链长制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加强日常调度服务,对产业链企业清单中出现破产或者长期停产、协作配套水平低、与产业链关联性差等不符合上链标准的企业予以退出,并及时向链长制工作机制报送有关情况。链长制工作机制通过实施链上企业“一季一更新”,对产业链企业清单进行更新调整。(链长制工作机制、各链长牵头单位、各市链长制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产业链招商模式探索创新
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实效。省级招商引资主管部门会同各链长牵头单位、各市链长制责任部门大力开展“政府+链主+园区”协同招商,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促进产业延链拓幅;聚焦打造消费品特色园区,积极承接消费品产业链转移。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研究探索以绿电绿证交易、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等多种方式,打造绿电园区,力争在2025年底前率先在符合条件的园区开展试点;鼓励其他园区创新绿电供给机制,扩大绿电应用场景,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绿电资源就地转化。(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各链长牵头单位、各市链长制责任部门、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能源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产业链重点项目协同建设
各链长牵头单位会同项目属地市政府,按照“谋划类(对接洽谈中)、储备类(已签约未开工或前期阶段)、实施类(开工建设中,含新建类、续建类)”分类梳理本产业链重点项目;明确若干投资规模大、示范作用强的标杆项目,聚力推动建设,保障顺畅实施。项目属地政府强化项目建设主体责任,紧扣项目建设关键环节,系统做好监测调度、动态管理、包联服务,推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产业链项目投产见效。2025年每季度,各链长牵头单位会同有关部门调度产业链项目建设情况。(各链长牵头单位、各市链长制牵头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重点产业链关键性技术支撑
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支持产业链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引导产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对产业链关键技术进行协同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建设产业链相关概念验证和中试基地。力争到2025年底前,在产业链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活力。(省科技厅、各链长牵头单位、链主企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智改数转
链长制工作机制会同各链长牵头单位选取数字化基础好、转型意愿强的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先行培育一体化智改数转建设标杆示范,开展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强化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仓储、服务等全流程、全链条的数字化功能集成和数据流通,打造有力支撑产业链高效协同的智改数转模式。链主企业属地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一体化智改数转典型示范应用等项目建设,引导企业结合行业发展共性需求和业务流程,分环节、分场景梳理痛点堵点,开展模式创新、技术攻关;鼓励链主企业通过订单牵引、技术扩散、资源共享等方式,引导链上企业上云上平台,带动产业链一体化智改数转。力争到2025年底,形成一系列产业链上下游智改数转典型成果。(链长制工作机制、各链长牵头单位、链主企业属地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九)激活产业链人才引擎
各链长牵头单位会同人事、教育等主管部门,以市场化摸底产业人才数据为支撑,深入了解链上企业产业用工需求现状和趋势变化,面向“高精尖缺”方向,分链条绘制产业人才图谱,实施“靶向”育才引才,探索推进“产业链+人才”模式。教育、人事等部门支持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培养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力争在2025上半年,各产业链绘制完成产业人才图谱,下半年引导产业链企业积极开展人才对接招引。(各链长牵头单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积极培育第三方促进组织
省制造业振兴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链长牵头单位探索选取部分具备一定基础,专业化、行业资源丰富的单位或机构作为发展促进组织,依托相关地市、联盟协会等,开展促进机构省市共建、政企联建。充分发挥各类机构深耕专业,方式灵活的特点,整合行业资源力量,开展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监测分析,交流合作、服务保障、规划研究等工作,服务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探索成立若干发展促进组织,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专业化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省制造业振兴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链长牵头单位、各市链长制牵头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
省级重点产业链2025年工作要点
产业链 名称 | 链长牵头单位 | 工作要点 |
特钢材料 | 省工信厅 | 推进链群融合发展,依托链主企业、中北不锈钢专业镇,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以“中北高新区-介休-文水”“曲沃-泽州-闻喜”为中心,打造特钢材料产业集聚区。深化“政府+链主+园区”招商,中北高新区重点开展医疗、食品装备、能源石化用高端不锈钢制品招商;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围绕光伏装备产业开展招商;介休经济开发区重点面向装配式建筑用特钢材料等领域开展招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动17个特钢材料产业链项目建设,选取太钢高端冷轧取向硅钢项目为产业链标杆项目,及时协调解决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保障项目顺利完工投产。绘制人才图谱,重点在高端不锈钢、硅钢、冷轧镀锌产品等特钢领域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丰富的硕士、博士等高端材料研发人员;在金属冶炼等方向引进具有工作经验的技术操作人员。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推进不锈钢洁净度提升与夹杂物控制技术,低碳不锈钢制造技术,400系不锈钢宽度控制技术,煤机用Q690及以上高强钢等13项关键技术攻关。 |
新能源 汽车 | 省交通运输厅 | 坚持以规模量产为牵引,集中力量做强整车生产企业,会同相关部门及运城市、晋中市推动大运汽车顺利重组、吉利乘用车部门全面技改,支持成功汽车拓展车型储备、提高出口规模。持续推动重点零部件企业发展,发挥我省铸锻造和碳素行业基础优势,推动比亚迪太原、尚太锂电、华翔、重汽大齿、亚新科等重点零部件企业发展,拓展下游应用、提高总体规模。推动甲醇和氢能车辆示范应用,发挥资源转化优势,加力推进甲醇加注站、加氢站建设,支撑重点区域甲醇重卡、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运营,拓展应用范围、提高推广数量。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利用整车企业规模量产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招引行业优势企业,提高产业链企业配套水平,拓展合作空间、提高产业链稳定性。 |
高端装备制造 | 省工信厅 |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高效、深度融合、开放创新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体系,以链带面、聚链成群,深入开展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2025年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山西)为契机,对接东中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先进省市,大力开展“政府+链主+园区”协同招商,有序承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梯度转移。强化产业链合作机制,推动“链主”企业 “以大带小”、链上企业“以小托大”,全年推动召开3次以上产业链专题推进会,打造密切协作、高效协同、一体联动的产业链发展生态。加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链式协同推进原材料、零部件、整机装备、生产性服务模式高端化转型,推广一批先进装备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加快推动产业链企业的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促进绿色化发展。 |
风电装备 | 省能源局 | 培育壮大链上企业。加大对“链主”“链核”企业招商引资和营收进档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积极拓展内外部市场;统筹发展大中小三类主体,围绕产业链核心零部件环节,加强“链核”企业培育,全力培育一批产业链“小巨人”“单项冠军”,增强产业链细分领域主导能力。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发挥“链主”“链核”企业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技术合作、融资服务等,力争形成签约一批项目。推动“链主”企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鼓励供应链工作前置,引导链上企业支持配套,力争实现本地配套率明显提升。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按照产业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产业数智技术三大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积极组建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力争在大型风电机组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 |
氢能 | 省发展改革委 | 充分运用“链长制”工作机制,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政策制度,不断提升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示范应用,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煤平朔采煤沉陷区60万千瓦离网式可再生能源制氢、美锦能源10000标方/小时焦炉煤气制高纯氢、中煤九鑫1000标方/小时焦炉煤气制高纯氢等项目建设,推动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1000立方米电解水制氢、晋鲁骨干流通走廊晋鲁氢能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 |
铝镁精深加工 | 省工信厅 | 推动盘活闲置电解铝产能,依规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镁冶炼项目,大力发展再生金属,逐步形成“原生+再生”协同发展格局。持续推动铝镁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多措并举推进铝、镁配套精深加工产业项目落地,铝液协作配套率达到80%以上。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重点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竖式还原炼镁等节能技术和装备,推广铝(镁)水直接合金化、液态原铝直接铸造等短流程工艺与装备,电解铝能效标杆水平产能达到30%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固体废物循环利用途径,鼓励企业配套实施金属镓、碳酸锂、铁素资源等综合利用项目,发展赤泥制高档烧结玻化墙材、陶瓷砖、矿渣微粉,推动开展赤泥制备充填材料中试,提升赤泥综合利用水平。
|
光伏 | 省能源局 | 优化光伏产业布局,支持高效率、低能耗的光伏组件制造项目,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动形成一批高效能、智能化的光伏制造基地。提升产业创新水平,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开展柔性钙钛矿电池及钙钛矿/硅基叠层电池等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投资研发新一代高效光伏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构建产业链合作机制,鼓励“链主”“链核”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流,深入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发挥区域协同优势。 |
现代医药 | 省商务厅 | 开展医药产业链“政府+链主+园区”招商,利用重大展会平台,举办产业链招商对接活动。支持链上企业开展合作对接等活动助力地方招商引资。持续推动医药类消费品特色园区建设,建立完善现代医药产业链项目调度机制,招引省外医药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地。支持现代医药产业链企业集群发展,配合链长制工作机制完善链主企业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指南》地方标准,加强宣贯推广,引导现代医药产业链透明合规招商。 |
第三代 半导体 | 省科技厅 | 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力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凝练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及省重点研发项目,引导企业重点攻关智能电网输配电用碳化硅单晶及外延制备、碳化硅基有图形晶圆明暗场缺陷检测、半导体涂层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品竞争力。强化重大项目空间布局与建设,积极协调高科视像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二期)、烁科晶体年产100万毫米碳化硅单晶项目(一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补链强链,培育增加若干“链核”链上企业。强化人才引育,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合作、推广专题等活动,提升产业链韧性,不断壮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 |
合成生物 | 省发展改革委 | 细化延伸产业链条,主要建设合成生物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美容新材料等2条子链,重点培育生物能源、生物农药等2条子链,实施创新能级提升、发展动能培育、推进强链促产、拓展下游应用四大专项行动。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推动24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及500万吨/年玉米发酵液、年产50万吨生物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年产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等续建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5吨注射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产车间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年产50万吨聚酰胺切片及20万吨聚酰胺纺丝包覆纱、年产10万吨生物基高性能工业纤维等谋划项目加快洽谈对接进程。 |
新型储能 | 省能源局 | 推动群链融合引领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涵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储能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推动储能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技术服务商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加强产业链规划布局,统筹考虑各市、开发区实际情况,努力打造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和创新产品产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技术突破,会同专班成员单位、各市能源局精准布局应急储能电源车技术攻关、长时储能水系有机钒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高质量建设“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常态化开展成果路演、人才团队对接、项目市场评估。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 省工信厅 |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围绕“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资源再利用”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终端消费”相关环节成链,落实涉企等优惠政策,鼓励“链主”企业开放供应链,发挥“以大带小”作用,“链核”“链上”企业服务好“链主”企业,形成“以小托大”支撑,促进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与生产企业一体化发展,推进产废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协同利用,培育重点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提高产业聚集程度,推进朔州、长治、晋城3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上下游企业入园,优化行业布局,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
碳基 新材料 | 省工信厅 | 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端延伸,围绕焦化副产煤焦油和粗苯精深加工等重点方向,推动永东化工5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2×10万吨/年蒽油深加工项目,闽光新能源年产4万吨碳负极材料项目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龙星化工一期20万吨纳米炭黑项目等新建成投产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入统。推动产业链扩容扩规,鼓励符合条件的链上企业积极申报“链主”“链核”企业,推动省内煤焦油、粗苯深加工企业全部纳入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上企业。了解掌握丙烯腈碳纤维等其他类别碳基新材料企业发展情况,对技术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链条纳入碳基新材料重点产业链积极推动发展。加大产业链金融支持力度,联合金融机构,按照《山西省焦化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对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精深加工相关技术研发、中试和项目,给与贷款规模、授信条件、融资利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满足链上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 |
铜基 新材料 | 省工信厅 |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聚焦风电、光伏、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依托“链主”企业产业优势,招引下游精深加工产业布局。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发展再生金属,鼓励建设电线电缆、工业设备、工业电机、白色家电等拆解和回收中心,提升再生铜产能规模。鼓励铜加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铁、锌、铅、砷等有价元素和金、银、硒、碲等稀贵稀散金属综合回收。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依托重点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培育铜基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加快拟建、在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建设,推动投产项目达产达效,进一步提升铜产业协作配套水平。 |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 省工信厅 |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太原、大同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三期等16个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监测调度、动态管理和包联服务,保障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培育壮大产业链主体,健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联动协同发展机制,梯度培育产业链链主、链核企业,积极搭建大中小融通合作平台,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入链发展”,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打造信融山西精品,推动信融产业链做强做优做大。深化“政府+链主+园区”招商,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山西)为契机,研究制定信融产业链图谱,开展产业链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各市招引东部先进地区产业链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落户山西。 |
装配式 建筑 | 省住建厅 | 优化产业链形态,实施产业链、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专题推介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完善链主企业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强化技术创新,支持“链主”、链上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开展智改数转建设。持续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力争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
Copyright © 2021-2022 事业单位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晋中企业家协会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东路348号
联系方式:0354-3039062 邮箱:jzqyjxh@163.com
晋中市企业家协会 版权所有